首都机场:打造平安机场标杆
近年来,民航局面向机场业提出全力推进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建设的要求。按照民航局建设平安机场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平安机场标杆体系,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制定了平安机场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了“0-4-3-3”的安全工作思路:树立“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核心思想,守住机场安全“四条底线”,夯实安全“三基”,坚持安全“三抓”工作方法。平安机场是“四型机场”的基础,是指能够切实落实国家行业安全法规,以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科技手段不断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和持续有效管控安全风险,牢牢守住机场安全“四条底线”,并能够始终保持足够安全裕度的机场。
首都机场积极落实民航局、集团公司平安机场建设要求,先行先试,致力于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探索安全隐患管理责任机制,持续推进安全管理智慧化,提升“三基”建设品质,共建共享安全利益共同体,在推动SMS有效运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61.4万架次飞机在首都机场安全起降;2014年~2018年未发生责任原因事故和事故征候,责任原因不安全事件万架次率为0.0067,机场范围内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为0.033,机场范围内总体不安全事件万架次率为0.31,为中国民航的安全发展贡献了力量。
坚持零容忍安全隐患无处藏
安全生产的源头治理,就是要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前移安全管理关口,防患于未然。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提出“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的工作意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旨在填补风险管控失效后形成的漏洞。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作出“坚持民航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重要批示。2017年5月,民航局下发《民航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提出“安全隐患排查零容忍、安全隐患治理零容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履职零容忍”的要求。早在2014年,首都机场就制定了《安全隐患管理程序》,以“发现真问题,真发现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为工作原则,通过明晰岗位职责、健全流程机制、明确管理要求、实施奖惩考核、应用信息化技术,将隐患风险管理紧密融入日常工作。
首都机场始终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发动安委会各单位从多维度深入排查治理隐患,比如通过“安全随手拍”自愿报告平台、民航局法定自查工作、异常事件调查等渠道进行隐患排查,并与重要相关方共同排查隐患、共享隐患信息,共同推进隐患整改。其次,首都机场对安全隐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经确定立刻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分门别类地积极整改,对隐患治理严格把关,重点关注风险和隐患的关联分析以及管理方面的改进提升。同时,梳理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讲评,督促各级人员对隐患排查治理履职。“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思想使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安全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守住“四条底线”筑牢安全根基
民航局提出坚守飞行安全底线,落实到平安机场建设上就是要以空防安全、运行安全、消防安全和公共治安“四条底线”为主要目标。2018年,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构建了可量化的机场安全“四条底线”指标体系,这是一套基于数据驱动的安全绩效指标体系。2018年~2019年,首都机场对接集团公司“四条底线”指标体系,完成了底线指标分解工作,实现了“四条底线”指标在公司42个基层模块分解到岗到人,共确定部门级指标620项、模块级指标2313项、岗位级指标2472项。目前,首都机场正在与各专业公司开展底线指标对接工作,共享底线指标分解成果,以实现公司间底线指标有效支撑,真正守住首都机场安全底线。
通过机场安全“四条底线”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进一步强化了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各级人员认识到落实自身岗位责任对于实现公司整体安全目标的风险关联关系,明确了班组、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健全了岗位风险管理机制,完善了岗位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压力、责任层层压实,力度不减,各级责任落实落地。
开展“三基”建设营造安全氛围
安全工作的基础是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2016年5月,民航局提出了“三基”建设具体要求,确定了民航安全工作的基本方法。2017年,民航局在治理航空安全隐患上狠下功夫,提出了要做到安全教育到班组、手册执行到班组、风险防控到班组、技能培训到班组。抓基层,重点是抓人员管理,完善“四个到班组”工作机制;打基础,重点是抓理性决策,加强制度文化及基础保障能力建设;苦练基本功,重点是抓人员资质能力建设。
自2017年以来,首都机场以“三创促三基、安全四落实”为主题,扎实开展“三基”建设,覆盖公司60个班组、1000多名员工,推广至16家安委会成员单位,并细化完善了20项工作指标、48条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设置与机场安全“四个底线”指标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力求将“四个底线”筑牢在班组。借助智慧化手段,开发“三基”班组达标建设展示平台,启动“三基”建设自评工作,实现班组线上测评和实时展示,有效推动班组自我管理、主动作为。同时,首都机场鼓励基层人员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手段、精细化管理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岗位风险,实现提质增效。“三基”建设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营造了“我要安全”的主动安全文化氛围,巩固安全文化2.5版建设成果,助力平安机场建设。
落实安全“三抓”探索完善机制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结提炼了安全“三抓”工作方法,即常态抓安全隐患,重点抓风险管控,长远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首都机场在落实安全“三抓”工作方法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安全责任落实机制,通过安全网格化,实现安全责任纵向到底;开展安全责任拼图,推动安全责任横向到边。安全责任拼图与安全网格化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架构,促进首都机场各单位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做实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责任拼图工作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肯定,并推广至11家专业公司,形成互认责任清单1925项。安全网格化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事件调查、监督检查、“三基”建设等各项业务及合约商管理工作,网格化成果纳入巡查管理系统开发和推广,实现了网格责任落实情况的可视化。
近几年,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业务量持续增长、运行资源日趋饱和,首都机场深刻认识到,必须细致入微地全面落实风险控制,发动全体人员发现小问题、管控小风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形成事故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首都机场面向全员先后推出了“安全随手拍”“安全网格化”“安全制度我找茬”“向违章说不”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积极正向的安全文化鼓励每个人参与安全风险管控,实现安全风险管控常态化,控制人为因素的安全风险,做好制度风险管理,强化重大变化前的风险管理,形成了具有首都机场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依托安委会平台保障机场建设
首都机场依托安委会平台,一是持续营造正向文化氛围,倡导主动安全文化,组织发布安全承诺和安全禁令,近年来不断加大评优和奖励力度,评选“国门真英雄”172人、“国门安全金点子”136条,对在“你该怎么办”、定期测试、专项检查、日常工作中作出安全贡献或取得安全成绩的上千人进行奖励,对通过“安全随手拍”报送有效问题的员工、评选出的安全使者和安全卫士等进行奖励,积极树立典范,带动首都机场从业人员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与意识。二是搭建交流共建平台。安委会选拔聘用优秀员工,分别组建专家、监察员、安全培训师队伍,共同研究安全疑难问题。推广“六步工作法”、安全网格化、安全责任拼图等管理办法,各专项办组织特色十足的交流活动,推动航空器机下保障作业标准化,分享“互联网 +管理”、用电规范、航空器维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项管理经验,通过具体业务的开展和指导,建立共同体意识。三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安委会工作制度,以开放的心态沟通协调,以客观的态度解决问题,提高安委会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持续为各成员单位编写定制化月报数据分析,反映和提示安全管理问题。通过编写安委会季刊、推送公众号等方式,展示各单位安全工作风采。只有将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形成共同保障机场安全的合力和决心,才能不断打牢安全基础。为此,首都机场提出力争利用5年时间,建成安全文化2.5版,努力向自主管理阶段转变,凝练出了“敬畏规章、诚实守信、落实责任、全员主动、打造安全利益共同体”的安全理念,逐渐形成首都机场共同的安全价值观。
首都机场积极运用前沿科技在安全管理上深耕细作,经历了从SMS和SeMS融入安全管理制度,到SMS和SeMS走向智慧化的跨越,为打造平安机场和智慧机场奠定了基础。以安全信息化平台、安全状态监控系统、巡查管理系统为支撑,构建了“1-2-1”智慧安全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方式全景呈现了SMS管理和一线业务过程,通过数据收集和智能算法实现了对机场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响应处置,同时借助智慧化模式培养了各级人员的安全习惯,提升了安全意识。在智慧安防方面也取得新的突破,规模化投运6条高效安检通道,在提升安全裕度的同时,单通道过检效率提升132%。
通过上述实践,首都机场的安全管理正在实现全员化和常态化,将安全管理体系的血脉延伸至每名员工和每个岗位,确保首都机场在业务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优良的安全绩效,这些举措也得到了民航局和国际同行的充分认可。风雨兼程地一路走来,是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使首都机场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未来,首都机场将坚守机场安全“四个底线”,为打造“平安机场”标杆再立新功。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转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