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自动化码头的“80后”
集装箱平稳地从船上卸下,由无人驾驶引导车水平运输到箱区的指定位置,到达准确;引导车载着另一个集装箱,慢慢向前来提箱的集装箱卡车方向驶去,码头和堆场几乎看不到人,这个码头就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是码头的“大脑”,金鑫就是“大脑”的“智造者”之一。
金鑫,一位“80后”工程师,现任振华重工智慧集团交通软件研发部经理,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软件技术部分的负责人,
11月14记者见到了金鑫,他剪着利落的寸头,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熟练地操作着电脑中的各项复杂程序,看到记者有稍许的紧张。但一谈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这一项目的攻坚过程,他就收起了拘谨,开始侃侃而谈……
没有经验 创造解决
“我们是在2015年10月接到这个项目的,用户要求我们在2017年内完成,给我们的时间其实也只有两年多,有很多人说,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这么大的项目。”谈起曾经受到的质疑,金鑫颇有感触。
与质疑同时而来的,是新的技术挑战。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与其他项目不同,其设备规模前所未有,仅AGV(自动引导车)的数量就达到了130台之多。对此,金鑫介绍:“码头设备数量的增加带来了诸多难题,除程序算法需要重新开发和优化之外,AGV在通信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原来的WiFi技术不再适用,大批量设备通信既要保证稳定还要确保可靠。”除此之外,该项目还采取了很多创新技术。例如AGV自动换电,轨道吊对AGV侧面装卸,轨道吊海侧双箱自动化等等,这都给金鑫团队带来了新的课题。
团队成员王小进向记者透露:“面对这么多新课题、新要求,金鑫从来都是主动想办法解决。在项目中,我们与用户在关于悬臂吊作业位的方案选择问题方面产生了一些分歧。用户从人工码头使用角度出发,认为采取灵活作业位方案更为恰当,即特殊工况特殊应对,这给设计和实现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金鑫反复斟酌后,认为我们应该遵循从使用者角度考虑的原则,遇到问题就积极解决。” “既然行业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参考,那我们就自己创造解决方案,为后续项目提供有力的参考。”金鑫这样激励自己的团队,
为了优化方案,金鑫和团队成员进行封闭式开发,不仅每天从工作12小时以上,深入研发多套备选方案,还邀请了码头专家和技术专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改良。最终,一套完整灵活又颇受好评的作业位变换方案问诸于世。
金鑫说:“在刚入职的时候,前辈就曾教导我,要敢于突破常规、跨出舒适区,往往就能在‘不可能’处发现‘可能’。”
方寸不乱 处之怡然
项目攻关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突发情况。这时,就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在危机面前,方寸不乱,从容应对。
团队成员赵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现场车辆管理系统(VMS)更新的版本曾出现宕机,当时情况非常紧急。但是金鑫能够稳住阵脚,冷静、理性地带领我们去解决问题。”
据赵云回忆,在问题发生后,金鑫第一时间联系现场实施人员将车辆管理系统退回更新,暂时以旧版本保证生产现场的正常开展。紧接着,金鑫召集项目组全体成员开会讨论,并联系测试组人员复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金鑫发现是内存泄漏导致的程序宕机。
“内存泄漏是最难处理的故障,我们的程序十分庞大复杂,要找出发生故障的内存可谓是大海捞针,虽然大家斗志高昂,一遍一遍地排查、修改、测试,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赵云说。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金鑫发动大家调整思路——从问题的根源寻找办法。
经过金鑫的一番启发,赵云很快有了思路:“我当时听他说要抛开思维定式,就突然想到可以写在分配内存的入口处添加一个统计函数,这样就可以统计哪些内存没有释放。团队也十分认同我的想法,于是我们根据这个方向,很快就写好了程序,并且排查出了全部的内存泄漏。最终通过测试,VMS也没有再出现宕机问题。”
用振华重工智慧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万青的话来说,金鑫是程序开发团队里“核心中的核心”,虽然现场看不到他,但他是自动化码头的“幕后英雄”。
精益求精 终成大事
“做软件开发比较枯燥,要能够静下心来,检查每一行代码,看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最优,工作量非常大。”金鑫说,“能够参与洋山港的建设,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动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了保证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顺利开港,金鑫和他的团队在项目伊始,就对各个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做了仔细的分析,对必须达到的性能指标做了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查找和筛选相关的成熟技术,排定科学研发计划,提前预测瓶颈环节,做好突击计划。在项目过程中,金鑫尤其注意研发团队和码头用户工作的紧密结合,通过对作业流程的仔细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达到最完美的作业效果。他要求团队每一个算法、每一个函数都要进行仔细检查和测试,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率,提高产品性能。
2017年初,为了实现开港要求中的新功能,金鑫带领项目组再次进行封闭式开发,与用户一起集中讨论系统需求并进行测试。为此,金鑫和同事们在洋山岛上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加班到深夜。他们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每天晚上开“问题总结会”。在与业主单位的精诚合作下,在2017年6月底,金鑫团队已经基本完成2017年开港需要的系统开放工作。
2017年12月10日,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开港当日,集装箱从船上到箱区、从箱区到集卡,都是靠机械全自动运行,作业效率远超人工码头,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据振华重工提供的数据,该码头的自动化程度可节约人工近千人。而这高度自动化的马桶,全靠金鑫和他的团队开发的软件控制。这些软件系统,成为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名副其实的“大脑”,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项目也由此获得2019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项目完成后,金鑫依然步履不停。望着后方自己忙而有序的技术研发团队,金鑫说:“目前我们正将港口自动化项目所积累的经验复制到仓储物流等领域,这样公司下一步的业务拓展也能继续得到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未来,金鑫将和他的同事们,在追逐世界主流自动化系统的征程上继续不断创新,逐梦前行。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转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