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东温度: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广东客货运输飞跃发展(六)(图)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交通运输业不断深化改革,向高质量目标坚实迈进。70年来,广东交通人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特别是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桥梁建设,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树立起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交通发布推出《70年 广东交通日日新》系列报道,寻迹广东交通人的奋斗之路。
2019年是新中国70华诞之年,70年来广东交通人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交通运输上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这70年可谓是广东客货运输能力飞跃发展的70年。《70年 广东交通日日新》系列报道第六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广东客运和货运服务了解“广东温度”。
客运:用温暖的服务,保障15.47亿人次的出行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广东各级运输企业有营运客车2038辆、81273个客位,获得了稳定的发展。在随后的四十余年里,广东客运服务更是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1995年,广东率先在全国推出航空式高速客运经营服务模式。从2002年起,广东又创新客运线路管理模式,在国内首次实施了以安全生产与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客运经营权招投标,共对73条班线291块线路牌分四次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到2018年底,全省营运客车(不含出租汽车、公共汽车)约36885辆,其中高等级车辆占75.2%;客运驾驶员19.5万人,客运市场集约化程度、大型客车及客运驾驶员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1978年广东省只有22条跨省班线,日发28个班次,到2018年底已有省际客运班线3722条,是1978年的169倍;2018年底,广东省跨市客运班线4711条。
城市公共交通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共汽电车达68072辆,运营线路条数551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19855公里,发送客运量62.1亿人次,城市每万人公交拥有量达18.53标台。
出租车方面,广东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全力以赴为群众提供最便捷的服务。1979年9月,广州市白云小汽车出租公司成立,成为穗港合作经营的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在内地开创了“扬手即停、计程收费、电话约车、24小时服务”的服务模式,让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扬手即停”式出租车的城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广东积极拥抱网约车新业态,让城市出行从“扬手即停”模式,迅速升级到“随叫随到”模式。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已有出租汽车共69098辆,发送客运量14.84亿人次。
谈及广东交通运输,“春运”是绕不开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公路春运客运量逐年大幅上升,形成春运客流集中、高峰突出的特点。上世纪九十年代春运期间,公路运输供求关系矛盾突出,客车票价较平时大幅上涨。为解决这一矛盾,广东省通过组织本省运输企业挖掘内部运输潜力、外省运力入粤参加春运、货车代替客车参加疏运等多种措施,近年更是创新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顺利完成每年的春运疏运任务。1979年1月8日至2月16日共运送旅客1680万人次,平均每天运送旅客42万人次;到2018年春运,广东省道路运输共运输旅客14085.13万人次,平均每天运送旅客352.12万人次,是1979年日发旅客量的8.38倍。
广东客运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客运企业的改革创新。1979年前,广东省公路客运均由国有运输企业承担,在交通部“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的政策推动下,广东民营经济开始以个体经营的形式进入公路运输行业,为道路运输市场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但同时也呈现出“多、小、散、弱、乱”的弊端。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个体经营退出道路运输市场,广东省道路运输企业逐渐往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现已培育出广东粤运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等一批具有全新经营理念和较高管理水平的规模化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目前,全国道路客运100强企业行列中,广东占比超过1/8。当前广东道路客运企业已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态势,截至2017年底,全省道路旅客运输业户840户,道路旅客运输从业人员达321189人。
到2018年,广东旅客运输总量15.47亿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公路运输10.52亿人,占比达68%。
70年来,农村客运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到1978年,全省21942个生产大队中开通客运班车的有9335个,占全省生产大队总数的42.54%,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后的四十余年,广东农村客运更是进入大跨越发展时期。至201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约18.06万公里,全省18674个建制村开通农村客运,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7.23%,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为100。全省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一条条公路通往一个个乡镇,催生一片片产业,带动一户户农民增收。
广东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2018年底,农村客运车辆5408辆、客位数超过14.3万个,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农村客运网络,珠三角地区初步建成了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截至2019年9月底,全省已通客车建制村19273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28%。
货运:用拼搏的精神,撑起42.48亿吨货物的流转70年来,广东的公路通车里程突飞猛进,从1950年仅4435公里到如今超过21.7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9002公里,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
2018年,全省货物运输总量42.48亿吨,增长6.0%。其中公路运输30.47亿吨,占比达72%。
这些沉甸甸的硬核数据,正是广东交通强省战略辉煌成绩的具体体现。而辉煌成绩的背后,是广东交通人为大局而舍小利的自我革命精神;紧跟新时代,拥抱科技、提升服务的进取精神。
经济发展速度与货运物流畅通度息息相关,为降低物流成本畅通经济动脉,广东通过减负降费等组合拳措施,让车轮子在公路上更加飞速地转起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广东是如何让物流通行费用有效降低。
普通公路方面,广东大力开展清理整顿,逐步实现免费通行,普通公路收费站从最高峰时的418个撤销至目前的5个,每年减少通行费超过60亿元;高速公路方面,实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免费政策、小型客车节假日免费政策、省市属高速公路货运车辆通行费85折优惠、非现金支付95折优惠、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取消高速公路收费等措施,每年减少高速公路通行费约80亿元。
在大刀阔斧推行降费、免费等民生政策的同时,广东还积极创新货运物流组织方式,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通过发展多式联运,广东省已构建起高效集疏运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5个沿海主要港口疏港铁路建设,支持大型综合型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率先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惠州和阳江6个港口开展铁水联运业务,2012年,深圳—华南、西南地区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被选定为国家6条铁水联运示范项目之一。首批国家示范项目中外运“东盟—广东—欧洲”公铁海河多式联运工程建设,为推动广东多式联运发展作出贡献。2017年底,广东省“广东盐田港亚太—泛珠三角—欧洲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也列入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18年6月,顺丰铁联多式联运平台示范工程、粤港澳大湾区“7+5”多层节点网络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此外,广东积极推广甩挂运输、无车承运人等新型物流发展模式,在大宗物资、集装箱运输等领域开展绿色低碳联运服务,培育了一批以甩挂运输、无车承运人为主业的物流龙头企业。
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创新组织方式,广东省货运效率也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年货运总量不到2亿吨,货运周转量不到1100亿吨公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货运市场放开,到2010年,全省货运量达到19.2亿吨,货运周转量达到5711.4亿吨公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较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9.6倍和5.2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货运量年均增长11%,占全国的8.4%;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26%,占全国的14.4%。201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25750.4亿元,占全国8.93%;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3023.5亿元,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4.49%,物流费用规模增速进一步减缓,提质增效成果显著,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转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