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县交运局为何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涉县是革命老区,刘邓大军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6年之久,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作为交通运输部主要前身就驻扎在这里。涉县交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交通精神,敢担当、敢作为,涉县公路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基层的火红实践,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2018年9月,涉县在“四好农村路”全国现场会上,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县委书记汪涛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2018年10月,河北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在涉县召开。2019年3月,涉县成为全国政协远程网络议政基层连线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称赞,“这路修得确实好啊!”
2019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授予涉县交通运输局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江苏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
一、讲政治,强党性,以一片忠心坚决将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涉县地处太行山深处,为全山区县,长期以来修路难、行路苦。特别是2016年“7.19”特大洪灾发生后,农村公路千疮百孔,几近瘫痪。涉县交通人仅用7个昼夜,就打通了125个“孤岛村”群众的生命通道,使大量救援物资顺利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电力、医疗等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群众生产生活迅速恢复。
面对灾后重建的重任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四好农村路”为建设农村路指明了方向。涉县交通人将“四好农村路”作为践行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最大政治担当。
“干就干全县发展急需的难事,干就干之前想办却办不成的大事”。涉县交通人发挥主管部门急先锋作用,将水毁重建、全域旅游、扶贫攻坚、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与全县人民一道投身“四好农村路”建设,重建水毁路、修通振兴路、筑起民心路,闯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全县共修建各类道路近2000公里,特别是2017年,在100多天时间里,在高山之巅、深谷之中、峭壁之上修建了660公里的千里乡村旅游通道,创造了筑路史上的震撼和奇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涉县“四好农村路”的做法和成效。老区农村公路提前3至5年实现涅槃,被称赞为“千里画廊、太行漓江”,成为百姓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二、善创新,破难题,以独具匠心创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
谁出钱谁来修始终是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难题。涉县交通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勇创新、破万难,在农村公路上积极推行享誉全国的“667”修路新机制。即汇集6种力量:群众为骨干、党员为先锋、村庄为主体、乡镇为主导、县里为奖补、有工优先干。拓宽6条筹资渠道:向上争、市场筹、干部助、社会捐、群众投、政府奖。坚持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7项生态修路原则。将生态路与文化路结合起来,深挖地方红色文化、女娲文化、民俗文化,让旅游公路变成公路旅游。全国各地来学习交流的人都说: 全民修建生态路,涉县人有时代担当!
涉县“667”工作法,受到李小鹏的高度评价:河北省涉县因地制宜,创新“667”工作机制,指导农村路建设,用巧法、动真情、花小钱、办大事,宜宽则宽、宜窄则窄、有的地方还曲径通幽,这就是实事求是地推动农村路建设。
三、勇担当,讲奉献,以赤诚之心建设党与群众的连心路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涉县交通人发扬进取、担当、团结、奉献的交通精神,以“铁在烧”的激情、“虎下山”的劲头、“铁骨汉”的作风,冲锋在前,披荆斩棘,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10个乡镇158个村十几条路线,齐头并进,日出动人员最多时达6万余人,太行山上人声鼎沸修天路的场景,激发出涉县人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壮志。
作为筑路先锋,涉县交通运输局承担了3条施工难度最大、路线最长的道路建设任务。圣福天路全长20余公里,海拔高、高差大、施工环境恶劣。涉县交通人风餐露宿,吃住工地,昼夜鏖战,脱皮掉肉。为了这条路,年轻人推迟婚期;为了这条路,93岁老父亲病逝,儿子不在床前;为了这条路,交通人从早上5点干到凌晨2点,汗水洗澡,泥土擦脸,肩扛手挑,锤凿钎撬,硬是从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上修成圣福天路揽众山的壮美奇观。
四、道路畅,山河变,以惠民之心实现“一路七兴”
涉县“四好农村路”为党在基层聚了人心。通过修路,涉县干部群众跟党紧了,人心齐了,发展快了,山河变了,干部累了,群众笑了。圣福天路引发公路旅游热潮,成为涉县党性教育基地之一,涉县“四好农村路”成为一张对外的靓丽名片。
截至目前,全县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99.8%,17个乡镇实现电商网点全覆盖。涉县从“走不了”到“走得美”、从“出不去”到“抢着来”,公路的变化直接带动了党建示范、精准扶贫、旅游发展、生态经济、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愚公精神7个方面的振兴,让资金、人才等资源回流,让回乡创业、就地致富成为潮流。全县十几个田园综合体蓬勃发展,1千里乡村振兴先导带、1条千里画廊、3个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为样板,1万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致富。仅2018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
涉县因路而兴,百姓因路而富,老区交通人把路修到老百姓心坎上,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担当,书写在太行山间的每一条道路上……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转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