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高铁信号系统运用与维护大赛总决赛圆满召开
2025年6月14-15日,2025年高铁信号系统运用与维护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培训中心及北京和利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职业院校、铁路企业及国际学生组的数百名选手同台竞技。大赛以“技术引领、匠心筑梦”为主题,全面展现了高铁信号系统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成果。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国家铁路局原党组成员钟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国家铁路局设备监督管理司原司长褚飞跃,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澜锁,国铁集团工电部原副主任覃燕,国家铁路局装备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大威,国铁集团工电部信号处副主管李文涛,陕西铁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国智,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于彦良,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金文,北京和利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国铁集团调度中心原主管李占保,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低碳与碳交易促进分会副会长、国能包神铁路集团原副总经理周志成,中关村云基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萃,甘肃省交通运输协会秘书长王晓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副秘书长杜娟,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汪小亮,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许洁,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学院院长党鸿雷,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电信学院院长冯琳玲,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信号教研室主任魏伟,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学院副院长周珊,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系副主任冯博等20余位领导专家参加本次大赛。
6月14日上午,大赛开幕式在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开幕式上,钟华副会长强调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宗旨,指出:信号系统作为高铁的‘神经中枢’,其安全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运输效率和万千旅客生命安全。培养一支高水平运用维护队伍是确保信号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坚实防线,更是高铁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张澜锁书记作为承办方致欢迎辞,教科公司总经理李剑则承诺以技术赋能赛事公平性。国家铁路局装备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大威指出,大赛为高铁信号技术标准化与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仪式最后,评审专家代表冯琳玲与选手代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张翰林庄严宣誓,张澜锁书记宣布大赛正式启动。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国家铁路局原党组成员钟华 致辞)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澜锁致辞)
(北京和利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致辞)
(国家铁路局装备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大威 致辞)
(评审专家代表冯琳玲宣誓)
(选手代表张翰林 宣誓)
据悉,本次大赛自1月启动以来,历经6个月的选拔,来自全国各地及哥伦比亚、泰国、老挝、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118支代表队报名参赛,国内组经过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和华南五个赛区区域选拔赛的激烈选拔,最终学生组34支队伍、职工组27支队伍、国际组17支队伍晋级总决赛。
这些参赛选手不仅代表着铁路信号行业的技术技能水平,也是行业领域的“风向标”。大赛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单位奖。6月15日下午,闭幕式由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于彦良主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国家铁路局设备监督管理司原司长褚飞跃做总结致辞,褚飞跃副会长和国铁集团工电部原副主任覃燕等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职工组一等奖由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柳晓撼、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张贺宁、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张翰林等选手斩获;中国学生组一等奖花落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周宇轩、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袁向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张子民、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陈语珠等优秀学子;国际学生组一等奖则由巴基斯坦选手萨瓦(SAWAR SHAH)和哥伦比亚选手王塞天(JUAN SEBASTIAN NOCUA ENESES)获得。此外,北京和利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四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国家铁路局设备监督管理司原司长褚飞跃总结致辞)
作为大赛的核心技术支持单位,北京和利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在高铁信号系统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为赛事提供了全程技术保障。从赛题设计、设备调试到现场运维,和利时团队以专业、高效的服务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与技术先进性,得到了嘉宾及参赛选手的高度好评。闭幕式上,和利时教科公司教育培训业务部总经理王国研特别介绍了校企联合办学成果及“高潜学子”奖学金计划,强调公司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助力高铁信号领域人才培养。
大赛不仅是技能比拼的舞台,更为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供了生动实践,积极探索政府、院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将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铁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及高质量发展。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转602